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 Managing Oneself

彼得.杜拉克 Peter F. Drucker 內容由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提供

從前,一般人不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操心,因為個人的社會地位生來就已經注定;而且直到
近年來,一般人都還要仰仗公司替自己規畫事業發展之路。

不過,如今情況已經大為不同,我們全都得學會自我管理。

這代表什麼意義呢?

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在這篇1999年首度發表、影響深遠的文章中指出,這意味我們必須
學會開發自我,對組織與社會作出最大貢獻。在可能長達五十年的事業生涯中,我們在心
態上必須隨時保持警覺與專注,也就是必須知道如何與何時改變自己的工作。

歷史上成就不凡的人物,如拿破崙(Napoleon)、達文西(da Vinci)、莫札特(Mozart
)之類的人物,都很懂得自我管理,也因此才能有偉大的成就。不過在大家眼中,他們畢
竟屬於罕見的非凡人物,才華與成就都非比尋常,凡夫俗子自認無法企及。但現在,大多
數人也必須像那些非凡人物一樣學習自我管理,即使天資平庸的人也應該如此。我們必須
懂得如何開發自我,把自己放在能作最大貢獻的位置。在可能長達五十年的工作生涯中,
我們必須保持警覺與專注的心態,也就是說,知道怎樣轉換自己的工作,還有何時轉換。
只有做自己擅長的事,並且以適合自己能力的方式工作,才會有很好的表現。這個道理好
像很淺顯,但杜拉克指出,很少人真的了解自己的專長,更遑論發揮己長。

他鼓勵大家自問:我的長處是什麼?我怎樣做事最有成效?我的價值觀是什麼?我適合待
在何處?我該有什麼貢獻?

杜拉克提醒你,別試著改變自己,應該集中精力改善你已經具備的技能,並接受符合你自
己獨特工作方式的任務。如果能做到這些,就可以讓自己脫胎換骨,由平凡的工作者,轉
變成績效不凡的傑出人物。

成功的事業生涯並不是靠事先規畫得來。如果你懂得拿前述那些問題問自己,並嚴謹評估
本身獨具的特色,就能作好準備,掌握良機,開展自己的前途。

要管理自己的下半場人生,有個先決條件:你必須及早開始準備。三十年前,可工作年限
快速延長的趨勢已經開始明朗化,許多觀察家(包括我在內)都相信,退休人士擔任非營
利機構志工的人數會愈來愈多。但結果並非如此。如果一個人在大約四十歲之前沒有開始
擔任志工,六十歲後也不會擔任。

同樣地,我認識的社會企業家,都是早在本業達到巔峰前,就開始投入自己選擇的第二項
志業。以擔任某大公司法律顧問的一位成功律師為例,他在他居住的那一州投資設立一些
模範學校(model school)。早在他35歲左右,就開始替一些學校提供義務的法律服務,
四十歲被選入學校董事會;到了五十歲累積大筆財富後,他就開始興辦模範學校的事業。
不過在此同時,他還是在自己年輕時代協助設立的公司裡,擔任首席法律顧問,而且幾乎
是全職工作。

應該及早發展第二項主要興趣,還有另一個原因。只要活得長久,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或
工作生涯中遭受嚴重挫敗。有一位優秀的工程師在45歲時未能如願升遷;某學院稱職的42
歲教授體認到,儘管資歷符合,自己還是永遠無法進入著名大學任教。還有家庭生活的變
故,如婚姻破裂或子女亡故等。遭遇這些狀況時,如果有第二項主要興趣(不只是嗜好而
已),結果可能大為不同。例如前述那位工程師,因為錯過升遷而終於了解自己在工作上
不算太成功,但在工作以外的活動,像是擔任教會出納,卻表現傑出。或是個人的家庭雖
然破碎,但可以從其他活動中找到能讓自己有歸屬感的社群。

本文勉勵讀者為自己負責,管理自己的未來,在工作和其他方面都應如此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c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